梁启超强调历史学的性质是“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盛衰兴亡之迹”。他的这种认识是基于
“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故筑城池。……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以学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据《人物风俗制度丛谈》)这篇文章的成文时间最有可能是
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那么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所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