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角为300的斜面底端,木块A以某一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取10/,试求:(1)木块A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2)木块A在斜面上离开出发点时和回到出发点时的动能之比;(3)如在斜面底端处安装一固定且垂直于斜面的挡板,如图所示,不计物块与挡板每次碰撞的机械能损失,求物块以初速度10m/s沿斜面运动所通过的总路程.
如图,在水平地面上有A、B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A=2kg,mB=1kg,A、B相距s=9.5m,A以v0=10m/s的初速度向静止的B运动,与B发生正碰,分开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A、B均停止运动时相距=19.5m。已知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取g=10m/s2。求:(1)相碰前A的速度大小(2)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如图所示为学校操场上一质量不计的竖直滑杆,滑杆上端固定。为了研究学生沿杆的下滑情况,在杆顶部装有一拉力传感器,可显示杆顶部所受力的大小。现有一学生(可视为质点)从上端由静止开始滑下,5s末滑到杆底端时速度恰好为零。以学生开始下滑时刻为计时起点,传感器显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1)图乙中A点坐标值(2)滑杆的长度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木板B 的左端,B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右滑动,且A、B相对静止。某时刻撤去水平拉力,经过一段时间,B在地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x,A在B上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最后A和B都停止。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且<。求x的表达式。
在农村人们盖房打地基叫打夯,夯锤的结构如图,参加打夯共有5人,四个人分别握住夯锤的一个把手,一个人负责喊号,喊号人一声号子,四个人同时向上用力将夯锤提起,号音一落四人同时松手,夯锤落至地面将地基砸实。某次打夯时,设夯锤的质量为80kg,将夯锤提起时,每个人都对夯锤施加竖直向上的力,大小均为250N,力的持续时间为0.6s,然后松手。夯锤落地时将地面砸出2cm深的一个凹痕。求:(1)夯锤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2)夯锤落地时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为多大?(g=10m/s2)
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种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举例如下:如图所示。质量M为倾角为θ的滑块A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的滑块B放在A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 =,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