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 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12分)
材料: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这“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
材料: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2分)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指导原则。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召开各种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国务院编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规划纲要草案于2011年3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讨论,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做了38处修改。3月14日人大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高票获得通过。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
背景: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某校高二(11)班的学生在学习《经济生活》“劳动和就业”知识时,针对党和政府提出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生。他们首先对某社区居民下岗事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注:他们通过调查还了解到,在该城市中,有的人没活干,可修脚技师、缝纫工却后继无人;有的企业需要的某种高级技师出万元月薪都难聘到;有些大学生非国有单位不去、非管理岗位不去,脏、累、重活不干。上述同学调查、了解到的信息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如果你是研究小组成员,请你就如何促进劳动者就业与再就业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2011年11月底到12月初,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将在南非德班召开,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本着“互利共赢,务实有效”的原则推动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国际机构的务实合作,为促进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同时我国重申中国政府将本着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地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采取强有力的国内行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上述材料体现了当代国际社会的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