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049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窥谷忘 B.猿则百叫无
寒暑易节,始一焉。巘多生怪柏
C.经纶世务 D.急湍箭,猛浪若奔。

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                其家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了其晶莹清澈的动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
B.“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句再一次写山峰的形势。 “争”和“指”, 写出了山山相连层峦不尽的图景。“千百成峰”,又把山峰的高峻险要描绘得形象逼真,把静止的山峰写活了。
C.文中作者否定世俗官场,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的清高隐逸的思想;也用自然美景和社会世俗对比,向往前者,厌弃后者,进一步歌颂了美丽的山水风光。
D.文章叙述作者行路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