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492年至1750年左右,一场规模空前的地理大发现、大探险和大殖民运动在全球展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起点。下列关于“起点”的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
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反映了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组(锄)、夷、斤、 (大锄),试诸壤土。”其中的“恶金”是指
商鞅变法后“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你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走来,你从陆龟蒙的《耒耜经》里走来,你从历史课本中走来,你从唐代江东农民的手里走来。两千多年了,你还没有老去,还在以你原始的姿势被两千年后的农民紧握在手里。”材料所描述的“你”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