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6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吾)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①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②晨起,即科头③,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④,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窥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⑤,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⑥睡地上矣。
(郑日奎《醉书斋记》,有删改)
【注】①泊如:淡泊无欲望。②甫:才,刚。③科头:不戴帽子,光着头。④帙(zhì):原意是包书的套子,因谓一套书为一帙。⑤漏:古代计时器,此指时间。午:午夜,半夜。⑥烂漫:坦率自然貌。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
B. |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故:故意 |
C. |
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左右:旁边 |
D. |
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间隙、空隙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当余之从师也 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
B. |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中轩敞者为舱 |
C. |
假诸人而后见也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 |
D. |
以中有足乐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
B. |
【乙】文通篇极力渲染一个“醉”字,把书斋主人陶醉于书的痴态、狂态、废寝忘食乃至忘乎所以的情状刻画得惟妙惟肖。 |
C. |
【甲】文多用对比手法,不仅有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这样的正比,而且也有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这样的反比。 |
D. |
【乙】文通过描绘书斋朴素雅洁,藏书丰富的环境特点和家中妻子、仆人的言行,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潜心读书的形象。 |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② 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
(5)梁启超说:“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作为一个社会人,角色身份不同,责任也不同,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呢?请联系【甲】【乙】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