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是几千寒热。”——毛泽东请回答:①材料中认为人与猿的区别是什么?②材料中反映的生产工具有哪些?③材料中的“小儿时节”是一种什么社会?简述其情况。
元朝时马可·波罗来中国游历,假如你是他的翻译兼顾问,请你帮他解答如下疑问:(1)马可·波罗就许衡《鲁斋遗书》中“国家仍处溯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的观点,提出了疑问:忽必烈为什么要仿效汉法改制?(2)忽必烈即位后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说明了忽必烈推行什么政策?他还设立了什么机构来专门管理?(3)马可·波罗来到泉州游历,经常看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等族人结婚的场景,你能告诉他这种情况导致的最后结果是什么?(4)“56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中描述了中国元朝“一家”高度发达的文明,马可·波罗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你能猜猜元文明高度发达的背后包含着什么道理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材料一:材料二: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材料三:如图。材料四: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请回答:(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2)根据材料二请回答宋代哪里已成为重要粮仓?(3)材料三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哪个时期?(4)根据材料四请写出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港口是什么?(5)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些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材料一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请回答:(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材料二诗句的作者。(2)材料一作者被人们称做什么?该诗人的作品有什么特点?与他的诗歌创作成就相当的还有谁?(3)材料二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39年8月初,广东禁烟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刻发出一片战争喧嚣。他们纷纷致书英国政府,狂妄叫嚷:“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大不列颠现在极应以武力方式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了。”材料二: 1895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出了一副对联,其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当他把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要求李鸿章对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对出下联:“天无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1)大不列颠为“恢复名誉”以武力的方式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这场战争最终的结局如何?(1分 )(2)依据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分析这是哪次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从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分析指出英日大侵华,中国遭受巨大的民族耻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他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历史名著……《史记》的编写体例成为后代编写史书的典范。材料二:唐朝初期,一位著名的僧人历经艰险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材料一中的“史学家”是谁?《史记》是用什么体例编写的?(2)材料二中的“著名僧人”是谁?“天竺”主要位于今天的那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