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双方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这对全人类而言都是一场浩劫和灾难,值得后人深思!其中,有一场战役更是被称为“绞肉机”,用以形容战争之残酷。这场战役是( )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重要的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请阅读材料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中管仲为相进行的改革有什么影响?(2)材料二中“商君”指谁?指出其改革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此次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3)请你为材料三所示路线拟一个合适的名称。这条路线的开通谁的功劳最大?这条路线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在今天这样一个交通四通八达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它还有价值吗?请说出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请回答:(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谁在位时制造的什么事件?“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是指的什么历史现象?(2)材料二在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3)材料二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派?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秦汉两个朝代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主张“民为贵,君为轻”,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主张统治者施仁政;他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材料二:他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他批判贵族的奢侈浪费。材料三: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应当按照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国家的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代表哪一家学派主张?(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与材料一的代表人物有何相同主张?(3)材料三反映了谁的思想主张?这一主张与材料一中的主张的出发点都是站在哪一阶级的立场上?他们政治上的对立主张体现在什么地方?
认识文化名人,知道他们对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14分)(1)下边图片中的人物是世界公认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并名列第一,他是谁?(2分)(2)你知道这位伟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吗?他所创立的学说体系被后人称为什么学派?(2分)(3)你知道这位伟人的教育观点吗?(至少两点)(4分) 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一本什么书?(2分)
仔细的读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材料二: 有军功者,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变法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3)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