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效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广人稀 B. 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扩张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
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所示。
表《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
22.8%
17.5%
17.2%
据此可知,当时( )
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
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