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规律的发现都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亦是如此。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只敞口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他仅仅发现 ;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运用较精确的 法,经过多次实验得的结论为 。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中,点燃酒精灯后,可观察到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呈现 色火焰;装置C中的现象是 ;
(3)装置D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了证明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不是由氧气造成的,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下,操作方法是 ,并观察装置C中的现象;
(5)实验时加入6%的过氧化氢溶液51g,理论上可生成多少克氧气?(写出计算过程)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B的溶解度是 g;t1℃时,A、B的溶解度(S)的大小关系为:SA SB(填“>”、“=”或“<”)。
(2)现有t2℃的A、B的饱和溶液各100g,同时将两份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则此时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的大小关系为:ωA ωB(填“>”、“=”或“<”)
(3)现有t2℃的B的溶液100将其蒸发掉10g水,再将温度恢复到t2℃时,析出3gB.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此时析出B的质量 3g(填“>”、“=”或“≥”)。
(4)当A中混有少量的B时,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5)现将经提纯的A用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含砝码)、纸片、药匙、烧杯、玻璃棒、试剂瓶、标签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 。
化学变化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图3是某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关于图示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3)图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
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农作物的秸秆可作为造纸原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
(1)纤维素属于 (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
(2)纤维素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3)造纸产生大量含氢氧化钠的废水。NaOH中的钠离子符号表示为 ;
(4)三氧化二铋(Bi2O3)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Bi2O3中铋元素的化合价为 。
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磁铁矿;②铝土矿;③金刚石;④活性炭;⑤稀硫酸;
(1)常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2)常用于吸附甲醛的是 ;
(3)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4)常用于工业炼铁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