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下列词中划线的字注音。慨叹( ) 省悟( ) 家谱( ) 搽脂抹粉( )( )
根据课文默写(10分)曲径通幽处, 。 ;思而不学则殆。 ,凭轩涕泗流。 ,闻道龙标过五溪。 万籁此俱寂, 。 ,今上岳阳楼。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在……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 , 。(《童年的朋友》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 ,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买馒头①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②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掀开。③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烟四溢了。④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子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请早,谢谢各位捧场。”⑤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⑥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⑦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⑧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⑨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滋味。⑩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确实,六元一个的馒头,足够乞丐饱食一餐了。)(11)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12)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细腻。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浑沌。(13)就像馒头摊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生之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无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沧桑,每天开蒸笼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烟雾,麦香四溢。(14)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庆喜与热望。(15)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买山东老乡的馒头?请分点概述。将下面一段文字插入原文,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不论如何,生活的本身是值得庆喜的吧!
本文语言清新朴实,但不乏生动形象的句子。请赏析第(13)段中的画线句。根据上文与下面的链接资料,说说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资料链接: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选自《求好》,作者林清玄)
非凡的蜻蜓在昆虫中,蜻蜓的飞行别具一格。不仅飞快的速度令人惊叹,还有那悠闲、自如的飞行姿态也常是变幻莫测,尤其是在变换方向时,仍可完成漂亮的飞行动作。它们可作短距离飞行;也可成群地自转飞行;时尔滑翔向前、回转,时尔垂直向上,去追捕具有相同飞速的苍蝇。它们在飞行中交配,常作结伴飞行,而最值得惊诧的是它们的飞行耐力。一位昆虫学家曾这样描述它们:在连续几个月内,每天,当太阳初放光芒之时,它们便开始不停地飞,仅在晚上(天气不好时,偶尔也在白天)作片刻休息。有些蜻蜓擅长旅行,它们可飞越几千万公里,从某一大陆飞往另一大陆。蜻蜓具有异常发达的翅肌和腹背面的气囊,囊内贮有空气,可调节体温,也是使之毫不费力地停留在空中的奥妙所在。正如保罗·罗贝尔所说:“这就是为什么昆虫能够轻松自如地在空中飞行如此长的时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在有阳光时飞行的缘故吧!否则,一旦气温下降,它们的比重就会增加。”蜻蜓发达的头部和那更为发达的眼睛构成了真正的头盔,使它们能观察周围的一切。蜻蜓的复眼中有一二十个到三万个单眼,每一个眼与“脑”的神经末梢连接。这就给我们解释了蜻蜓捕食的高超技能,以及其他捕食者难以接近它们的原因。另外,它们有连着前胸的细长的颈,通常缩在头部后面,所以蜻蜓的头部异常地灵活。蜻蜓凭着自己高超的飞行技能,有力的咀嚼口器和其他特点,无疑已成为一种可与鸟类中的猛禽相比的可怕的捕食昆虫。那么,它们究竟以何为食呢?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它们似乎十分害怕具毒腺的昆虫,如蜜蜂、金龟子等。蜻蜓也相互吞食,尽管这并不普遍,但毕竟存在着弱肉强食的现象。蜻蜓如此善于飞行,而它们的幼虫(称水虿)却只能在水中成长:独特的“脸盖”使这些水虿(chài)成为池塘中的一霸,腹部尽头的鳃是供其呼吸的器官。蜻蜓由水虿变为成虫要经过多次蜕壳,少者七次,多者达十五次。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在通常情况下,蜻蜓的生命周期为一年,成虫一般活到春末或夏季,而它们的卵则可以度过秋冬,直到第二年的初春。欧洲地区的蜻蜓一般每年繁殖二代。有些种类的蜻蜓的生命周期可长达三年四年,甚至五年。那么,蜻蜓的天敌是谁呢?事实告诉我们:在生命的大千世界中,任何肉食者对比它更强大的对手来说,终究只能是牺牲品。比如:鱼,尤其是鳊鱼、鳟鱼、鲈鱼都捕食蜻蜓的幼体,而对于雌性成虫来说,它们到水中产卵的时候,也有可能遇到这些剋星。青蛙和鼩鼱(qújīng)似乎也偏爱捕食蜻蜓,蹼足类、涉禽类也都把正在孵化中的水虿作为主食,而成虫则常常遭到隼的追捕。众所周知,鸣禽类中的翠鸟最善捕食蜻蜓幼体,保罗·罗贝尔写道:“我在翠鸟的胃里,发现了八条正在羽化的幼体。这种漂亮的翠鸟也把蜻蜓的成虫带给自己的孩子,在它们的鸟窝里经常可以发现不少的翅膜和家宴的剩餐。”昆虫类中的斑蝥、水边蚂蚁、龙虱以及灰蝎蝽也会向蜻蜓发起进攻。在欧洲上空飞翔的蜻蜓有几百种,在热带地区,在亚马逊河源头,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有成千种!除了南北极之外,蜻蜓几乎无处不飞翔!说明事物要善于抓住特征。选文中“蜻蜓”的飞行具有怎样的特征?有人认为选文介绍蜻蜓的天敌部分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用简略的话说说理由。说说下面这句话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为什么?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诗歌鉴赏不见 (杜甫)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 (1 分)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文言文阅读(12 分)苏秦之楚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王乎。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战国策》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①三日乃得见王乎( )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③愿闻其说( )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下列各句与例句“苏秦之楚“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