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节诗,完成以下问题。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给诗中划线字注音。青鳊鱼( ) 乌桕叶( ) 满载( ) 归泊( )这节诗描绘了这些秋天特有的景物: 。诗中“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此句有双层含义:一是 ,一是江岸上乌桕树树影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这里,用倒装句体现渔人 的心情。本节诗以 为主,诗中收束性的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品味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4分)遥望曾卓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逢望我年轻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的故乡本诗题目为“遥望”,请你说说诗人遥望的具体内容。(2分)诗中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象征着什么?诗人这样说,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水 调 歌 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