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这说明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年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因素包括①孙中山“三大政策”的确立 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 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1912年,宋教仁以国民党代理事长身份参与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时说:“我们要在国会里头获得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退而在野,也可以严密地监督政府……“宋教仁试图成立的“内阁”在组织形式上与下列哪个国家相似
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称,中国人说的“革命”一词,译成我们的语言为revolution,中华民国时代采用了它,字面意思是“收回授权”。一位统治者失去了这种不可缺少的保护,兢不得不退位。这里的“保护”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