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绝缘水平板面上,相距为L的A、B两个点分别固定着等量正点电荷.O为AB连线的中点,C、D是AB连线上的两点,AC=CO=OD=OB=1/4L.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初动能E0从C点出发,沿直线AB向D运动,滑动第一次经过O点时的动能为nE0(n>1),到达D点时动能恰好为零,小滑块最终停在O点,求:(1)小滑块与水平板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OD两点间的电势差UOD;(3)小滑块运动的总路程s.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为2m/s2。试求该质点:(1)第5s末的速度(2)前5s内的平均速度(3)第3s内的位移
⑴在光电效应试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该金属的逸出功为。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布朗克常量分别为、和。 ⑵如图,、、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和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可视为一个整体。现以初速沿、的连线方向朝运动,与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与、分离。已知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如图,一透明球体置于空气中,球半径R=10 cm,折射率n=.MN是一条通过球心O的直线,单色细光束AB平行于MN射向球体,AB与MN间距为5 cm,CD为出射光线.(1)补全光路并求出光从B点传到C点的时间;(2)求CD与MN所成的角α.(需写出求解过程)
我国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这次汶川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地震波分三种:纵波(P波),速度vP=9.9 km/s;横波(S波),速度vS=4.5 km/s;面波(L波),速度vL=1.4 m/s,(1)位于震源上方汶川附近的地震观测点N处有水平摆A与竖直摆B(如图16甲),地震发生时最先剧烈振动的是哪个摆?(2)地震观测台T记录到的地震曲线假如如图16乙所示,则由图可知a、b、c三种波形各对应于哪种地震波?若在曲线图上测得P波与S波的时间差为5.80 s,则地震观测台T距震源Z多远?(3)若地震P波沿直线传播到地震观测台T时,地表某标志物振动方向沿图丙中ZT方向,测得某时刻标志物的水平分位移x=24 mm,竖直分位移y=1.2 mm,由此估算震源深度.
如图为一列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沿+x方向连续传播,传播速度为2 m/s.(1)求波上质点P的振动周期并画出从该时刻计时开始的振动图象.(2)如图所示,在探究共振现象的实验中发现:当作用在装置上MN间的驱动力的频率与上述横波的频率相同时,MN间五个单摆中D摆恰好发生共振.现测得D摆摆线长l=99.6 cm.摆球的直径d=0.8 cm,求当地重力加速度g.(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