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时的实验过程,请你分析该过程。(1)1号试管所起的作用是与2号试管进行 。(2)在步骤D加碘液2滴后颜色不变蓝的是 号试管,其原因是 。(3)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5℃,再重复D过程,发现滴加碘液后两支试管中都变为蓝色,这说明唾液中的淀粉酶要发挥作用必须在 条件下进行。
某实验小组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律的影响”,进行了下列实验。材料和条件:15℃的室温条件下,用10只大小一致、10秒内水蚤跳动范围在30~36次之间的成年水蚤,做了A、B两组实验,观察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四份等量的香烟烟丝中分别加入20mL、30mL、40mL、50mL的蒸馏水浸泡1天的浸出液。实验方法:①A组:每只水蚤先放在清水中计数,重复3次。②B组:将A组的水蚤分别移入20mL、30mL、40mL、50mL蒸馏水的烟丝浸出液,同样重复3次。③处理数据:分别计算出A、B两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将得到的数据绘成如上曲线图。分析回答:(1)根据曲线,我们可知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具有 作用,浓度越高,则 。(2)设置A 的作用是 ,在A、B实验过程中,要求相同的室温条件、大小一致的水蚤、等量的香烟烟丝等这些条件,这样做的目的是 。(3)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识到烟草对生物体是有影响的。请你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生物学家曾作过这样的实验:把章鱼放入大鱼缸内,中间放一玻璃板,将鱼缸分隔成两部分,其高度低于玻璃缸,使章鱼能从鱼缸一侧跃入到另一侧,将小虾放入远离章鱼的那一侧,当章鱼看见食物时,它只是直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碰乱撞,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捉小虾。多次碰撞之后,最后才能绕过障碍物捉到小虾。在使狗和猴子越过障碍物取得食物的实验中,可以看到狗较快地学会绕道而获得食物,并且猴子只一次就学会绕道获取食物。(1) 上述实验中,章鱼和虾分别属于 动物和 动物,章鱼越过障碍物而获取食物,属于 行为。(2)上述实验证明,动物越 , 越复杂,越能利用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大大增强了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传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行军至乌江,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几个由蚂蚁围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声喊一声:“天绝我也!”即拔剑自刎。原来是刘邦手下的军师用蜜糖写的几个大字,招来许多蚂蚁,顶羽不知是计,中计身亡。(共3分)⑴蚂蚁能够按照人设计围成几个大字,这与蚂蚁的食性有关,蚂蚁喜欢 ⑵蚂蚁之间靠 传递信息。⑶一窝蚂蚁由不同的成员组成,蚂蚁是具有明显的 行为特征的动物。
探究是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一种科学方法。下面是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将馒头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2ml的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2ml的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碎屑与2ml的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⑴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 两组作实验对照。⑵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 两组作实验对照。⑶如果将3支试管都放在37℃左右温水中,5~10min后取出,滴加碘液后, 号试管内溶液的颜色不变蓝。这说明了 。⑷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以上3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4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放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4种处理非常必要吗?答: (选填“是”或“不是”)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金鱼的生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设计如下试验,实验过程: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同时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②向B、C、D锥形瓶中放入等量的金鱼藻。③向四个锥形瓶中放入大小、形状、生长状况相近的金鱼各一条,用软木塞塞紧。④A、B、C锥形瓶置于阳光下,D锥形瓶放在黑暗的环境里。实验结果如下:
根据上述试验回答:(1) 比较A、B、C可知,它们具有相同的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A和B的实验结果可知,金鱼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 两个锥形瓶试验的比较,可以说明金鱼藻的光合作用需要光。(4)D装置中的金鱼存活时间短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