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3)材料三的名称是什么?此材料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次运动?(4)针对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1)从材料一中可知墨子选拔官员的观点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是通过什么方式选拔官吏?(3)这一制度常设两个主要科目。请你穿破时空选择其中的一个科目去参加考试,你怎样准备考试内容?(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也可用材料中的原话)(5)请你就如何促进今天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实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材料二:我们已经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1)材料一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是什么严重失误?(2)材料二中“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指什么历史事件?(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重要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过三年努力,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人民政权巩固。请回答:(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哪一地区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2)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谁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其目的又是什么?(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广大农民“耕着有其田”的期盼,翻身作主,中央人民政府实施了什么措施?什么时候全国大陆基本完成该项措施?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内部各民 族间有矛盾、冲突与战争,也有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下图)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 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A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和建立者。 (2)材料二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材料三这首词中的“匈奴”指什么民族? (3)根据三段材料所回答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对当今社会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什么启示?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姑苏晚报》载: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的一条人工河流——京杭运河将在“十二五”期间迎来新生。京杭运河苏州段穿越我市相城区、高新区、金阊区、沧浪区,吴中区、吴江市…… 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 根据材料二回答,请指出隋炀帝统治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最北是哪里?大运河开凿有何重要意义? (3) 材料三中的“苏湖”在当时有什么特别之处?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