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请回答:(1)材料一图(2)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 (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地反映了宋代的 。(单选,2分))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 C.商业繁荣(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图说历史 (每空1分, 共10分) (1)图一是古代比较成熟的文字 的残片,它的出土印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2)图二中的《举子看榜图》反映了在中国曾延用1300多年的 制度,它正式诞生于隋朝 在位时,于1905年废除。(3)图三中1970年第一颗 —— “ 东方红一号 ” 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能独立发射这种卫星的国家。 (4)图四中人物是 ,他指挥的 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5)图五的这位古希腊科学家是 ,他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体现了 定律。
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周恩来传》上卷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材料三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旧中国外交的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七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能指出两图都与哪件外交大事有关吗?(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主席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人类一个永恒的课题——三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在中央指导下,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孙中山在革命纲领中提出了什么主张?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2)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我国政府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1958年,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什么运动?(3)改革开放后,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年代尺是归纳整合历史知识的好方法。下列年代尺上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请根据年代尺回答问题:(1)列出与“开天辟地”“当家作主”“伟大转折”“百年回归”对应的历史事件。(4 分)(2)1978 年“伟大转折”时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 分)(3)你认为“百年回归”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至少答出两点, 2 分)
中日是邻邦,就是因为有日本这个“闹钟”在身边,中国人将永远不敢懈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材料二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材料三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中国将首次举办胜利纪念日阅兵仪式。中国解放军三军最新主战装备将亮相。中方还将邀请外国元首参加阅兵。(1)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什么?(2)你认为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设在12月13日的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中国举办胜利纪念日阅兵仪式的目的是什么?(4)近年来,少数国家肆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