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你觉得适宜的是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应映出《时代》周刊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表2
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不平衡
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这反映出 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善 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 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
文艺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历史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