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张学良说:“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实现承诺,12月12日,他和杨虎城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张、杨接受了共产党的什么主张?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2)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解决方针?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方针?(3)西安事变的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我国之上策,与其坐等邻国开明而共兴亚洲,毋宁不与他们为伍,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与支那朝鲜接触时,也不必因为他们是邻国就特别客气,而以西洋人的方式处理即可。 --(日)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二 材料三 1951年9月,美日签署《美日安保条约》,规定美国享有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陆海空军之权利,以维持远东的国际和平和日本免受外来武装进攻之安全。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⑴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福泽谕吉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举一例日本政府"以西洋人的方式"处理与邻国关系的史实。 ⑵材料二漫画反映了当时美国政府怎样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美两方面分析为什么罗斯福后来会说"美国的远东政策应以中美两国政府的紧密合作为基础"? ⑶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这只是,分析《美日安保条约》的签订对二战后亚太地区局势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当前亚太地区局势,就美国对日外交政策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元)中叶以后,杂剧家悉为杭州人。……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现在)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一一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材料二 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 一一((马可·波罗游记》 材料三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⑴隋朝时杭州称作,南宋时称作临安,五四运动时称作从材料一画线处可看出王国维认为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的原因是。 ⑵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归纳杭州商业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材料一概括城市的主要功能。 ②依据材料三,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⑶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光彩 。请欣赏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按照下列中的分类,将以上图片的序号分别填写到相应的位置。
(2)以司母戊鼎为例,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科技地位的认识。 (3)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省有80-90%的中学生对地方传统戏曲--琼剧了解不多,甚至从未听过、看过,你认为这种现象很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38年11月9日深夜,纳粹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活动,无数商店被劫,橱窗被砸,碎玻璃满地,故名"水晶之夜",共有91名犹太人被打死,20000余名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此后又有大批犹太人被驱逐出境。1942年1月开始对犹太人进行灭绝人种的屠杀,据不完全统计,约有600万犹太人惨死在纳粹的屠刀下 --金重远等著《世界现当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979年12月7日,西德总理勃兰特双跪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代表德人民向纳粹的受害者们谢罪,论评说:"这一跪,使德国真正地站了起来" 材料四 德国将再赔付大屠杀幸存者近8亿欧元--德政府承诺于2014年至2017年,向分布全球46年国有约5.6万名大屠杀幸存者赔付7.7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亿美元)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暴行。 (2)材料二说明战争给德国造成了哪些后果?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现代德国与纳粹德国对待犹太人的问题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 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等洋务派的作为主要涉及哪些领域? (2)材料二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读书人、世俗功利之人和梁启超对李鸿章分别是什么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