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较易
  • 浏览 104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翩然于古诗的鸟儿
王剑冰
春来的时候,百花竞妍,百鸟争鸣,丽日和风中,总能让人换个心情。
只是鸟儿不多了,百鸟争鸣的景象只是一个概念了,只有公园可以感觉到。鸟们都去了哪里?应该是归入山林了。年代不同了,人多了,城区多了,乡村也就少了,绿树也就少了。即使在乡村,也难见“翩翩新燕来,双双入我庐”的好事情。
翻看古诗的时候,鸟儿无处不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于被窝中伸懒腰时,鸟儿鸣唱得何等欢快;“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久病初起的谢灵运因为鸟儿的鸣唱,忘记了官场的失意。“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贯喜景的王维画了一幅写意。看到这样的诗景,有时会让我羡慕古人的生活,发一些不合实际的奇想。
古人写景中带鸟的诗,多半都与黄莺有关。黄莺不大,但很招人喜欢,尤其它悠扬婉转的鸣叫。这是在动物园里观赏时听到的。野外是否见过它,已不大记得。小时生活在乡村,“绿树连村岸,黄花入麦稀”以及“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的景色是能够经常看到的。树上和屋檐下到处都能见到鸟窝。那些鸟不太名贵,一般是乌鸦和麻雀。那时常与这些鸟捣乱,不是用弹弓射就是搭个人梯去屋檐下去掏。我掏过麻雀窝。麻雀较傻,做的窝容易被人发觉,有时从窗下过,就能听到屋檐下墙洞里雏鸟的叫声。约了伙伴,踩着肩膀上去,伸手就能掏出还没长出羽毛的小鸟来,鸟妈妈在不远处直叫,干着急没办法。有时我们把鸟还放回去,想等长大些再掏出来养着,过一段时间再去看,那几只雏鸟早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而在古时,不管哪个朝代的诗人都用笔描写了这种美丽动人的鸟儿。像王维的“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等都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郑州近来有个怪现象,沿金水大道的树上不知从何处飞来了成千上万只白鹭。开始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后来才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鹭,因为树的缘故,很难看到白鹭展翅上青天,却时时感到它的袭扰,它们排泄的带有油性的便粒,往往直落而下,溅得人身上,车上白斑点点。为此报纸上曾展开了让白鹭是去是留的讨论。白鹭们依然在枝头上繁衍生息,照样随意排泄粪便。而人们生气也只是生气,还是理解原谅了他们。和五六十年代的打鸟运动相比,真是了不起的进步。
但是为什么白鹭不恋青山绿水,而要何以栖身这烦乱的闹市?至今也是个谜。白鹭飞起来好看,叫起来并不好听。如果这条有名的大街上不是千万只白鹭而是黄莺儿,那该是何等景致呢?杜甫、王维再来了,又会为郑州留下千古绝唱了。
现在,人们环保意识增强了,多年后,也许“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的景象会随处可见。大自然的景象是为人的,也是人为的。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说说作者以“翩然于古诗的鸟儿”为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
文中作者写了不高贵的乌鸦、麻雀有什么目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句中“鸣”有什么妙处?
联系全文,分析“大自然的景象是为人的,也是人为的”的含义。
作者借“鸟儿”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翩然于古诗的鸟儿王剑冰春来的时候,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