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下列画线的病句,每句只改一处。①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前身是坐落位于东外滩杨树浦路、黄浦江之间的百年老厂上海第17棉纺织厂,是上海市政府为加速时尚产业发展进程、在世博会期间展示上海之美和中国之美的标志性工程。经过改建后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外墙为清水红砖,②既保留了上世纪20年代老上海工业文明的历史年轮,但是融入了当代时尚的审美元素。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骈进 pián 忐忑tè 栖xī息 凌驾líng 僧侣lǔB佝偻gōu 庸碌lù 留滞zhì 扶掖yè 旁骛wùC枘凿bǐng 繁衍yǎn 披蓑shuāi 覆辙chè 睿智ruìD灵柩jiàu 冥诞dàn 成吉思汗hàn 陨落sǔn 谀词yú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陈涉世家》中陈胜号召戍卒、表现对封建等级制度强烈不满的句子是: 。 《沁园春·雪》一词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 。白居易《观刈麦》中最能体现农民辛苦的两句是 , 。《商山早行》中描写游子思乡的梦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写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注释】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从师读( ) ②负以致师( )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师 怒 谓 其 窃 却 弗 受。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可以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文请以“路在脚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五猖会》片段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此文选自(作者) 写的回忆性散文集《 》 。选文第一段写五猖会是“罕逢”的“盛事”,五猖庙的“奇特”,目的是什么?作者在结尾又写背书的内容完全“忘却”这样写起了什么作用?你对文中的父亲对“我”的教育方法有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