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魏源的《海国图志》和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最突出的共同点是( )
有一图片反映了“清华学生抵制并焚烧日货”的场景,这一史实最早可能在中国近代史的哪一时期出现( )
美苏争霸中美国和苏联对中国政策的变化从根本取决于()
慕尼黑的妥协后张伯伦和达拉第被热情的群众欢呼为和平的使者。罗斯福总统也向张伯伦道贺,对他说:“做得好”。英联邦各国领袖更是喜形于色。加拿大总理写道:“容我向您转达加拿大人民热诚的贺意……我与僚属及政府,对您对人类的贡献表示无尽感佩。”二战前这种情况反映了()①以为妥协可以维护和平是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态②当时的欧美人士对希特勒的扩张野心尚未形成清醒认识③北美的政客希望通过战争拖垮欧洲④罗斯福、张伯伦和达拉第都是战争狂徒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它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