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
音乐家贺绿汀
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东县人,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的创作风格,既受西方音乐理论的影响,又保持着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他一生创作了二百六十多首(部)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
贺绿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湖南农民运动,他创作的《暴动歌》,是中国最早讴歌工农武装夺取政权的歌曲之一。1934年创作的《牧童短笛》采用欧洲“复调技法”,成功地模仿了中国民族乐器笛子的特色,使人们仿佛看到了江南水乡牧童悠然吹笛的情景。这部作品开创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民族化的先河,成为中国专业音乐创作走向世界乐坛的首批作品之一,为贺绿汀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进入电影界为电影、话剧配乐作曲,是他职业生涯的开始。1935年由他配乐的《都市风光》是中国第一部音乐戏剧片,中国电影音乐从采用现成唱片配乐至由专人作曲的这一历史性的过渡,就是以这部电影为起点的。1937年创作的电影《马路天使》的插曲《四季歌》,根据江苏民歌改编。片中少女,由于故乡遭日寇侵略,被迫流浪南方,家乡、父母和正在前方同侵略军作战的情郎,时时引起少女的伤感和思念。作为中国左翼电影音乐奠基人之一的贺绿汀,写了十七部电影音乐。
贺绿汀的艺术精神,体现在他1934年发表的论文《音乐艺术的时代性》中。他主张艺术家要成为“时代的代言人,或新时代的预言家”。他说:“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不单是要有成熟的技巧,也必须具有极其敏锐的时代感受性。他不单是民众的喉舌,而且负有推动新时代前进的使命。”担负起创造新中国音乐的这一时代使命,是他后来以毕生精力去实践的艺术精神。
“七七”事变后,贺绿汀参加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第一队,宣传抗日。1937年冬创作抗日歌曲《游击队歌》。后到重庆,创作了合唱《胜利进行曲》、笛子独奏曲《幽思》等。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在题材上更贴近时代的脚步,如著名的《嘉陵江上》,作者运用西洋歌剧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写法,并采撷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创作,作品寄托了一个东北难民对失去的家乡的怀念,表达了坚决打回老家去的抗日决心。
在解放区期间,他的创作以解放区军民的生活为主要内容,追求音乐的通俗性,探索歌舞剧形式,用专业手法对传统民歌进行改编。《东方红》等抗战音乐精品,受到人们的欢迎。
《森吉德玛》是贺绿汀管弦乐曲的代表作,创作于1945年。这是一首根据内蒙古民歌改编的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作品。作者将此曲与《晚会》等其他四首乐曲合在一起,编成一组管弦乐曲,在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演出,获得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贺绿汀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为办好音乐院校、培养新型的专业音乐人才,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广招贤才,组建了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艺术思想上,他主张既要借鉴西方音乐又要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以建设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他在学院正式开设民歌课;1953年建立民族音乐研究室;1956年又成立了民族音乐系。在办学实践中,他逐步建立了大学、中学、小学“一条龙”的教学体制,为国内其他音乐院校争相仿效。1953年著文《论音乐的创作与批评》,针砭音乐界某些人轻视技术、艺术、形式以及创作上的口号化、公式化、概念化等“左”倾顽症。
贺绿汀是从湖湘文化土壤中走出来的杰出音乐家,他身上体现了胸怀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人文精神。
(选自《贺绿汀和他的音乐作品》,《书屋》2011年第5期,有删改)
下列有关贺绿汀艺术主张和实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贺绿汀认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要肩负起推动新时代前进的使命。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办好音乐院校,培养新型专业音乐人才,他在上海音乐学院时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 |
B.贺绿汀认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也要有成熟的技巧,反对轻视技术、艺术、形式的做法。他在解放区创作音乐作品时,就对歌舞剧形式进行探索,用专业手法来改编传统民歌。 |
C.贺绿汀主张艺术家要成为“民众的喉舌”,他创作的《暴动歌》讴歌工农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反映抗日根据地生活的《四季歌》表现了因故乡沦陷流浪到南方的少女的伤感。 |
D.贺绿汀主张既要借鉴西方音乐,又要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他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嘉陵江上》是采用西洋音乐的一些技法,并结合中国的音乐元素创作的抗战歌曲。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笛子曲《牧童短笛》是中国专业音乐创作走向世界乐坛的首批作品之一,为贺绿汀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
B.贺绿汀一生创作了二百六十多首(部)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有电影音乐、话剧配乐、音乐戏剧、合唱、独奏、管弦乐等。 |
C.贺绿汀为中国第一部音乐戏剧片《都市风光》配乐,中国电影音乐完成了从采用现成唱片配乐到由专人作曲的历史性转变。 |
D.根据内蒙古民歌改编的作品《森吉德玛》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是贺绿汀的代表作之一,后来被改编成一组管弦乐曲《晚会》。 |
作者说贺绿汀有“胸怀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人文精神”,任选其精神的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从中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