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375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到大自然去
(荷兰)林湄
荷兰虽然没有山脉,但面向大海,还有河流、湖泊、树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看那春天碧绿的草地、千姿百态的花朵以及墙缝、石隙、农地里破绽而出的种种绿盈,便想到“复活”的力量和意义;夏天躺在人烟稀少的北海岸的沙滩上享受日光浴,听浪涛细雨,看海鸟飞翔,无喧的心境顿像大海一样的坦然和空旷;秋天漫步于林间小道,观看树叶色彩的变化和飘飞落叶,不禁唏嘘地感叹——落叶啊,你是飘是落还是虚无?当冬天第一场雪花出现窗前的时候,仿佛听到时间的脚步声,它悠然,稳重又毫不留情,在无边的雪原里留下历史的踪迹。可见,意会自然不一定要面对“宏伟壮丽”“磅礴气势”,或是奇特的风景,关键是你要融入自然界,了解自然,与其往来和交谈,否则,大自然就像我的童年的想法一样,不过是上山砍柴、下海打鱼的地方,包含贫穷无奈的意思。
我真正体会到自然的情韵是在欧洲。假如心境开朗时走进大自然,那么,风的潇洒、山的稳重、水的柔情、根的力量、叶的纯粹、花的妩媚、草的活力、石的神奇……清晨的光、黄昏的色、花蕾的萌动、树叶的摇曳、鸟鸣、水流……皆是生命的搏动、井然有序的图景,难怪陶渊明、孟浩然、王维、柳宗元、白居易等人,在仕途失意后选择归隐,过着恬淡孤寂的日子,在寄情山水里感悟生命的真谛,获得心灵的洗涤,从而胸襟释然、超然达观,写出千古传诵的诗篇。
然而,最能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处于迷惑、空虚哀伤时, 或遭难后接触大自然,这时,大自然就像生命的群体,会唱歌、跳舞、哭泣,能和你对话、静听你的倾诉,成为你的朋友或老师……渐渐地,你在它的宽阔浩淼、简朴无饰、悠然自在的景象里,将捕捉到人生“渺小”“脆弱”的意念;在“动而中律”的金石丝竹神态里,意会到生命的“短暂”‘虚无”,从而,能身处逆境能乐天知命,随遇而安。
人因有性情才活得又累又苦。常言道“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所以,古人在超功利的层面上面对自然、发现了自然的道德观念和人的本原后,便将回归自然当作解脱人一生烦恼的最好办法。可见,人只有在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中,才能让生命和自然进行真正的交流和默会,并借此悟道。
然而,人毕竟是人,有社会有历史有文化,即使能将大自然“虚空幻相”的灵性装进脑里,也会因心墙不牢固而今守住一时的灵气扑扑飞逝……可不是吗,陈子昂和李白借投身山水获得的愉悦来缓解生存的痛苦和不安,然而,因眷恋追求不朽功名的愿望,依然无法达到“神超形越”的人生境界。王维因宰相张九龄事故,受李林甫的打击被贬,退出官场后寄情山水,晚期诗中注重自然,后期更有“空、有、中”的禅宗意境,然而,此“无心、无目的、无意识”之态,不过是一种理想和愿望、因为他表面“万事不关心”,实际上仍然很关心世事,唯“自顾无长策”而已。也就是说,王维客观上并没有消减自身的感性和理性的和谐问题,不算达到一种高度或境界。
可想而知,观赏风景的最高范畴是人自身内心的和谐,然而,要达到这种美好的实际景象,比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要困难得多,需要不断自我体验、自我破碎、自我升华……所以,每当我到大自然中去,面对宏伟壮观的大海、峡谷、悬崖峭壁、茫茫雪原;或在细雨中的碧树红花、山地的鸟兽、铺满落叶的林间小径时……无论是图腾的膜拜,还是获得愉目娱神的感悟,总是不断地提醒自己:将审美感受带到实践中去,让大自然的清朗和长阔高深,真正制衡你的性情,主宰你的命运;让灵性生活超越肉体的享受,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对话,达到人和自然、人和己心的和谐关系,摆脱人生“生老病死”“劳苦愁烦”的写照,令生命充满自然的朝气和性情,单纯愉快过好每一天!
(选自((2006年中国散文精选》有删改)
怎么理解“在无边的雪原里留下历史的踪迹”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大自然就像生命的群体,会唱歌、跳舞、哭泣,能和你对话、静听你的倾诉,成为你的朋友或老师”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如何才能“令生命充满自然的朝气和性情,单纯愉快过好每一天”?
有人说“生活在当前知识信息爆炸和竞争压力过大的我们应该多学古人到大自然去,去真切地体悟自然、深刻地了解自然和科学地利用自然,因为这是人们一种生存本能的精神需求,也是社会之发展趋势”。对此看法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理解。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到大自然去(荷兰)林湄荷兰虽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