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生物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未知
  • 浏览 1055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离心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呢? __  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用32P标记一噬菌体的DNA,让此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检测到有128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________。在进行此实验之前,你怎样才能使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