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人才的选拔事关国运的兴衰,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历经变迁,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32分)
材料一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汉书》集解
材料二 (汉武帝时)郡国口二十万以上岁察一人,四十万以上二人…一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
——《通典》
材料三 中正任久,爱憎由己,而九品之法渐弊。遵计官资以定品格,天下惟以居位者
为贵。尚书仆射刘毅以九品者,始因魏初丧乱,是军中权时之制,非经久之典也,因用土断
(指以现居地为准,将人户著之于籍),复古乡举里遗之法,上疏曰:“夫九品有八损,而官
才有三难,皆兴替之所由也。人物难知,一也;爱憎难防,二也;情伪难明,三也。今之中
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威福,夺天朝权势,爱恶随心,情伪由已,上品无
寒门,下品无势族。”
——《通典》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
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
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
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涉及哪几种选官制度?(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选拔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2)概述作者对材料三中所涉及的选官制度的基本态度。 (4分)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者为何主张“复古乡举里选之法”?(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与材料二、三所述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12分)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对今天的人才选拔有何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