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一群处于n=4能级上的氢原子,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E1=-13.6 eV,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静电力常量为k,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则:(1)电子在n=4的轨道上运动的动能是多少(2)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的最大频率是多少?
如图,用一根绳子a把物体挂起来,再用另一根水平的绳子b 把物体拉向一旁固定起来。物体的重力是40 N,绳子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q = 37°,绳子a与b对物体的拉力分别是多大?(sin 37° = 0.6,cos 37° = 0.8)
如图所示,质量为m=5kg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受到与水平面成q=37°斜向上的拉力F=50N作用,由A点处静止开始运动,到B点时撤去拉力F,共经时间t=10s到达C点,已知AC间距离为L=144m,求:(sin37°=0.6,cos37°=0.8)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运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vm的大小及拉力F作用的时间t1。
如图所示,重为G=3N的电灯用水平细线BC系于右侧墙上,电线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求:AB与BC所受的拉力大小;若将C点逐渐上移,同时将BC线逐渐放长,而保持AB的方向不变,在此过程中AB与BC中的张力大小如何变化?
有甲、乙两运动员练习接棒,甲在接力区前s0=18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恒定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的同时起跑,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求: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大小a。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s。
如左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斜面的倾角为q=37°,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0.25,物体受到平行于斜面的力F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力F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右图所示(以平行于斜面向上为正方向,g=10m/s2,sin37°=0.6,cos37°=0.8),求:第1s和第2s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和a2;前4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