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诞生。各国的人口政策虽然不同,但都是为实现“ ”这一共同目标。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是 气候;乙地是 气候;丙地是 气候。(1)甲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分布规律是 ;世界上以 地区最为典型。(1)乙地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规律是 ;主要分布在 等国家。
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图中的b表示 ,c表示 。(2)该图表示 (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 。(3)此风是在半球,判断理由是 。(4)图中a的特征是 。(5)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
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8分)(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2分)(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3)右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请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下图是某地等值线分布图,读后回答。(共10分)(1)C点温度是 _____ ,D点海拔是 _______ ,C、D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 ,C、D两地的温差是 ______ 。(2)AB间的水平距离约是 _____ 千米,如果在它们之间修一索道,其长度比水平距离 _______________(长或短)。(3)若站在C点,能否直接看到D点?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范围内是否可能有永久性冰川?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 。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是 波,B是 波,判读理由 。(2)右侧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D、F为分界面,D是 界面,F是 界面。(3)F界面处,A地震波 ,B速度变化 。这说明F界面以上物质状态为 态,以下为 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