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表现在 ( )
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
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
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 )
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有学者认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
雅典民主政治
僭主政治
罗马共和政体
寡头政治
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 )
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