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210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先生者,其姓名爵里皆不可得而知者也,携仆二人,皆仍明时衣冠,匿迹于邵武光泽山寺中。事颇闻于外,而光泽守将吴镇使人掩捕之,逮送邵武守将池凤阳。凤阳皆去其网巾,留于军中,戒部卒谨守之。先生既失网巾,盥栉毕,谓二仆曰:“衣冠者,历代各有定制,至网巾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也。今吾遭国破即死,讵可忘祖制乎!汝曹取笔墨来,为我画网巾额上。”于是二仆为先生画网巾,画已,乃加冠,二仆亦互相画也,日以为常。军中皆哗笑之,而先生无姓名,人皆呼之曰画网巾云。
岁庚寅夏,四营兵溃于邵武之禾坪,池凤阳诡称先生为阵俘,献之提督杨名高。名高军至泰宁,从槛车中出先生,谓之曰:“若及今降我,犹可以免死。”先生曰:“吾旧识王之纲,当就彼决之。”王之纲者,福建总兵,破四营有功者也。名高喜,使往之纲所。之纲曰:“吾固不识若也。”先生曰:“吾亦不识若也,今特就若死耳。”之纲穷诘其名,先生曰:“吾忠未能报国,留姓名则辱国;智未能保家,留姓名则辱家;危不即致身,留姓名则辱身。军中呼我为画网巾,即以此为吾姓名可矣。”之纲曰:“天下事已大定,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天命,至今日不失富贵。若一匹夫,倔强死,何益?且夫改制易服,自前世已然。”因指其发而诟之曰:“此种种者而不肯去,何也?”先生曰:“吾于网巾且不忍去,况发耶!”之纲怒,命卒先斩其二仆。群卒前捽之,二仆嗔目叱曰:“吾二人岂惜死者!顾死亦有礼,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于是向先生拜,且辞曰:“奴等得事扫除泉下也!”乃欣然受刃。之纲复谓先生日:“若岂有所负耶?义死虽亦佳,何执之坚也。”先生曰:“吾何负?负吾君耳。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与婢妾何异,又以此易节烈名,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故耻不自述也。”遂被戮于泰宁之杉津。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题曰“画网巾先生之墓”,而岁时上冢致祭不辍。
(节选 自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
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群卒前掖之此余之所得也
B.若及今降我 ,犹可以免死彼与彼年相若也
C.遂被戮于泰宁之杉津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D.因指其发而诟之瞋目而视之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画网巾先生“民族气节”的一组是(   )
①携仆二人,皆仍明时衣冠   ②军中皆哗笑之
③汝曹取笔墨来,为我画网巾额上 ④若及今降我,犹可以免死
⑤之纲怒,命卒先斩其二仆   ⑥吾于网巾且不忍去,况发耶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画网巾先生的姓名、官职等级和籍贯都不能知道。带着两个仆人,都穿戴着明代的衣帽,一起躲藏在绍武,光泽一带的山寺中。
B.他们被押送到绍武守将池凤阳那里,池凤阳把他们的网巾都除去了。他认为不能忘记祖宗的制度,叫仆人在他的额上画上网巾。
C.先生与福建总兵王之纲是旧相识,王之纲劝他识时机变化,不要倔强而死,并认为变更朝制,改换服装,从前代就已经是这样。
D.在画网巾先生的影响下,他的两个仆人也不顾一死,并且在死前坚持礼节给他下拜,告辞说:“我们能够给您打扫黄泉之下了。”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曹国破即死,讵可忘祖制乎!汝曹取笔墨来,为我画网巾额上。
(2)吾二人岂惜死者!顾死亦有礼,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先生者,其姓名爵里皆不可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