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悲情帝王 朱琦
去过开封,李后主亡国后曾在那里被软禁三年,直到被宋太宗毒死,但那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于是想,南京或许有。南唐都城在金陵,也就是在今天的南京,李后主在那里当了十多年的帝王,“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然而这次我到南京,从紫金山到玄武湖,从长江边到秦淮河畔,没看到李后主和他的南唐国留下的一砖一瓦。我对南京的朋友说,李后主的旧迹找不到了,总该有他的传说?他说只知道一个,不过也是从书上看来的。传说李后主喜欢上清凉山,一听蝉叫就往那里跑,山上的栏杆都被他拍遍了。
虽然南唐国的兴亡让人感慨,我却并未觉得惊奇。沧海桑田使多少开国皇帝和所谓圣明天子也未留下痕迹,何况一个风雨飘摇中的江南国主。但是,李后主的词留下来了,至今广为流传。李白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上下两句本是诗人与帝王的鲜明对比,但两句都可以用在他身上,他的宫殿早已荡然无存,他的词却会永远流传下去。中国人都知道历史上有一个李后主,不是因为他做过帝王,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他是政治上无所作为的亡国之君,却写下了不朽的词章。
还是别叫他李后主吧,就叫他李煜。
在数千年的历史上;帝王的儿子很少有不想做帝王的,历史上因此演出许多皇室兄弟自相残杀的悲剧。李煜是帝王的儿子,又是一副阔额重瞳丰颊骈齿的帝王相,却不想做帝王。他从小就沉浸在笔墨字画中,少年时代自号钟隐,别号钟山隐士,“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向往的是远离红尘与世无争的生活。“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一叶扁舟,浪迹江湖,多么自由自在。
命运偏偏要捉弄李煜。他本不是皇室长子,而是第六子,但在他之前的五个皇子相继早亡。李煜不想当帝王,却不得不世袭皇位。上天生就他诗人的性情和才华,却把他推上帝王的宝座。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也是一个历史的玩笑,南唐国在中主李璟的时代就已经日薄西山,即便是具有文韬武略的开国之主李异在世,也无力回天,又何况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上天 的意图似乎不是要李煜治理国家,而是让他先亭尽人间的福,再受尽人间的罪,然后以眼泪和血写出不朽的作品。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很少有人享受过李煜那样奢侈的生活,也很少有人经受过李煜那样的痛苦,所以很少有人能做出李煜那样极尽享受的梦,也很少有人能感受他那种美梦之后的悲惨现实。天上人间,这是梦中与梦醒后的对比,更是昔日帝王生活与今日软禁生活的对比。人从地上往天上走,无论离天有多遥远都会得到满足;而李煜是从天上一下子摔了下来,由帝王变成了囚犯。这种滋味只有李煜自己最清楚了。他说日夕以泪洗面,未必就是艺术的夸大。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偏偏做了个亡国之君,“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化为乌有,不仅无力保护所爱的人,连生死都全在当朝皇帝的一念之间,他能做的还有什么呢?他只能把自己所有的痛苦、悔恨和思念凝集在他的词里。
当然,李煜能写出感人至深的词,不只是因为他经历了亡国之痛。陈后主陈叔宝也喜欢写诗,经历又与李煜相似,都是在亡国之后作了俘虏;但他的诗格调卑弱。宋徽宗赵佶像李煜一样多才多艺,也喜欢填词,也作了俘虏,但他被俘之后的词照旧苍白无力。我以为李煜是有些大情怀的人,这是陈叔宝和赵佶远不具备的。李煜的亡国之恨写得苍凉、浑厚、有力度,能唤起人类共有的忧患意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的情怀大,所以词的境界大,时空广阔,写愁也取象壮伟。这首词给予人的岂只是亡国之痛,它能激起所有人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再的感慨,悲而不弱,慷慨淋漓,即便他亡国以前写宫中生活,也表现出一种开阔的情怀:“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月夜。”这种高雅纵放的情致情味,迥然不同于陈后主的猥琐,也不同于宋徽宗的纤弱。
(6分)仔细阅读原文的第二、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第二段引用李白“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诗句,赋予了诗句怎样的新含义?(3分)
(2)第三段说:“还是别叫他李后主吧,就叫他李煜。”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文章称李煜为“悲情帝王“,请具体说明作者这样称呼他的原因。
文中先后引用了李煜的两首著名的词作《浪淘沙令》和《虞美人》。作者引用这两首词的用意有何不同?试联系上下文加以说明。
文章的结尾处先后提及了陈后主陈叔宝和宋徽宗赵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