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某药业集团确立的经营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质量为核心,以管理为基础,以人才为根本,以效益为目的。本着这一经营理念,该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处于我国药业的领先水平。结合材料,说明该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为什么能够一直领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5年8月频繁暴雨,给全国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敲警钟。到故宫看海、在武大操场游泳……网友在调侃暴雨致城市积水时,也不禁质疑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材料二:2015年8月10日,武汉首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开始实施,按照这部“法典”要求,以后武汉城市建设中地面必须能渗水、路面必须有坡度、地下45米打造排水“深邃”。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尽管我国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有人说,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充满曲折且永远在路上。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充满曲折且永远在路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5年9月3日我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举办盛大阅兵式,并邀请外国领导人出席。有人认为我们搞这些纪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世界展示武力,壮我国威军威,鼓舞民心,是为了不忘历史,也是为了同各国、各国人民一起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是面向未来的、是积极的。也有人喷阅兵训练花费财力太多、花费时间太长,认为是花瓶、作秀,会影响战斗力。甚至有日本人说中国大搞纪念活动,是想以此作为筹码,向日本施压,或者是要为难日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材料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做出评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5年8月10日上午,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经济开发区某电子科技公司楼顶的边缘,28名男女试图采取集体跳楼这种极端方式来解决与公司的经济纠纷。时下,农民工绞尽脑汁,频出奇招讨薪,实属无奈、无助之举。社会在同情这不断上演的一幕幕让人无法直视的悲情剧之余,更需要反思,该如何努力,让民工同样有尊严地劳动,并获得合法的劳动报酬,让农民工不再采用“奇招”讨薪。材料二:在发展主义的汹涌潮动中,地方政府往往将“资本”置于特别优先的位置。亲商、安商、富商,在劳动关系的协调和劳资矛盾的处置中,权力的天平很自然地向着资本倾斜。在优胜劣汰的过度竞争中,社会大众大都将“成功”视为脱离底层生活的标识。孩子们从小到大接受的熏染,就是“望子成龙”“出人头地”的文化,就是“不能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告诫。更让人无语的是,劳动的贬值,已经逐步内化为劳动者的生活理念和文化认同。在社会的歧视和生活的挤压中,他们别无选择地将“报酬”作为单一的取向。劳动,在劳动者的心目中,更多的只是一种交换方式,一种雇佣关系。从前的“以厂为荣”“爱厂如家”,已是天边一抹遥远的乡愁。——摘自《半月谈》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让民工同样有尊严地劳动,并获得合法的劳动报酬,让农民工不再采用“奇招”讨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5年8月11日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报有文章指出,2015年上半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调整期,产业集聚进一步明显,政策环境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总体呈现良好态势。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环节缺失、部分行业国际市场受阻、国内需求开发不足、行业人才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并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健康发展。结合材料,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新常态”已成为中国最新、最高频的“热词”。以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带来了诸多弊病,包括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产能过剩、低效率,以及导致发展错过了最佳的结构调整时期和技术创新时期。总的看,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面对新常态,关键在于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清除制约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等的体制机制“藩篱”,调整好结构,发展好高新技术和培育好人才,保持一个常态的经济增长。材料二:城乡户籍制度是被普遍批评的一种具有福利身份区隔和歧视性的制度。目前我国共有2.6亿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但长期以来“户籍差别”所造成的“身份差别”,让他们感到城乡间的“高墙”。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条件,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定居已刻不容缓。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角度说明应如何认识并适应新常态?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