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及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的AB表示_______________,相当于图乙的_____________时期(编号)。(2)甲图中的ab表示_____________复制后________________未分离,DNA分子数未增加,根据图是变化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几种肽化合物的氨基酸数目如下:
(1)上表中①②和③的氨基酸数目虽然相同,但其生理作用彼此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2)上表中③与④或⑤与⑥虽然功能相同,但各自具有专一性,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些实例表明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_________,这种特点对于生物体乃至生物界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蛋白质分子由2条肽链组成,共657个氨基酸(如图所示),请回答:(1)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________个。(2)该蛋白质分子中,共有________个肽键;在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3)假设该蛋白质分子中的一条肽链为178肽,其分子式为CxHyNzOwS(z>178,w>179),并且是由下列五种氨基酸组成的:那么将该178肽彻底水解后将会得到________个赖氨酸,________个天冬氨酸。(结果可含分子式中未知数)
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萌发的棉花种子,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自交Ⅰ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__性状,控制该性状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的结果。(2)当代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且该地区限制使用杀虫剂,因此可以预测未来棉花种群中,棉花纤维颜色基因型频率最高的是________。(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Ⅰ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连续自交,从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Ⅰ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尽快的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
研究发现,多数抗旱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内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中却很难找到。(1)在抗旱性农作物的叶肉细胞中找不到与抗旱有关代谢产物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2)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不抗旱)。R、r基因转录链上部分核苷酸序列为:r:…ATAAGCATGACATTA… R:…ATAAGCAAGACATTA…①请写出R基因转录成的RNA链上的核苷酸序列:…________________…。这一片段编码的肽链中对应的氨基酸数目是_____个。②已知旱敏型rr植株的某一细胞基因型变成了Rr,则此变化是由基因中________________所导致的;若该细胞是一卵原细胞,则其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R的概率是________。(3)现已制备足够多的R探针和r探针,通过探针来检测某植物相关的基因型。①若已提取到某抗旱植物Rr的叶肉细胞总DNA,________(填“能”或“不能”)以DNA为模板直接扩增抗旱基因。②细胞中R或r基因的解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③DNA杂交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两者之间。④若被检植物发生A现象,不发生C现象,则被检植物的基因型为________。(4)为培育能稳定遗传、具抗旱性和多颗粒产量的农作物,科研人员按以下两种流程图进行育种。(已知抗旱性和多颗粒是显性,两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纯合不抗旱多粒×纯合抗旱少粒→F1→F1自交→F2人工选择(汰劣留良)→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B.纯合不抗旱多粒×纯合抗旱少粒→F1→F1花药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单倍体幼苗→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若干植株→F1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①杂交育种利用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②A流程图中的“筛选和自交”环节从F2开始,这是因为F2才出现符合要求的____________,具体操作是将F2的种子种植在________环境中,经多年筛选才能获得理想品种。③B流程图与A流程图相比,B流程图育种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花粉细胞能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表现出全能性,原因是细胞内有__________________。
请利用所给的含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分别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35S标记的氨基酸)、大肠杆菌菌液、T2噬菌体进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过程:步骤一:分别取等量含32P标记的核苷酸和含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装入两个相同培养皿中,并编号为甲、乙。步骤二:在两个培养皿中接入________________,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步骤三:放入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分别获得________和________的噬菌体。步骤四: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________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放入离心管内离心。步骤五: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的主要位置。预测实验结果:(1)在甲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________图。(2)在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________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