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古人还将饮食的“色、香、味、型”与治国相融合。新中国成立后有人研究饮食文化时认为:20世纪“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材料说明①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②贸易,服务、资本与技术日益全球化③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形成 ④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在中国历史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 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书籍译自俄文的占了38%到45%,英文占了25%到37%,其他语种只占3%到7%。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右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Nepman(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名词,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这一名词的出现是由于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