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有些商品大量积压,消费的拉动作用减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需求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主权意识、品牌意识增强了,而生产者的观念还停留在自己生产什么,消费者就得使用什么的阶段,供给的调整相当落后,也限制了生产的发展。请运用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1) 我国当前的商品积压是否是由于消费基金安排过少造成的?为什么?(6分)(2) 我国目前的商品积压现象,反映了积累和消费之间怎样的关系?(6分)
材料一 最近,“最美人物”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这些“最美人物”都是平凡的人,因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让人们深受感动与震撼,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继承,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也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材料二 善良为“美”,助人为“美”,奉献为“美”,尽孝为“美”……这些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内涵。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多样化以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人们对“美”又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当前应该怎样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美有更新理解的哲学依据。
随着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热播,“舌尖上”成为2012年度流行词。材料一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获得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和收视效果,许多国家和地区争相购买其播映权。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成熟表现形式,以精美的画面和温情的语调,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在表现大江南北各色原生态美食及其制作工艺过程的同时,着力展示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让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该片的成功对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有何启示。材料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体味中国饮食文化魅力的同时,“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我国还有1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而受讲面子、比阔气的消费陋习等影响,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中央号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
呼唤着诚信与秩序,追逐着公平正义,我们又一次齐聚在“3·15”的旗帜下。材料一 2013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20周年。该法颁布时正值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对于消费者权利的内涵规定具有时代局限性。比如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只要求保证消费信息真实性,而对其准确性、完整性没有作出规定。放眼《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走过的20年,我国的消费品质量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消费者权利的认知和消费者权利的保护,还有很多的不如意。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全新的消费模式,因此,几年前国家已经开始启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工作。(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走过的历程。材料二 2012年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道德诚信建设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领域道德诚信模范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注意发掘基层食品从业者的典型代表和感人事迹。依托道德讲堂广泛开展诚信从业、相互感召的修身律己活动,并在2014年底前完成全国范围内食品行业“道德讲堂”的建设工作。(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积极开展道德诚信模范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3)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的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2)针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人们开展“光盘”行动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3)结合材料“舌尖上的浪费”和“舌尖上的节约”,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3年3月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习近平主席阐述中国梦、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并约法三章等都引起了人民的关注和网民的热议。以下是某校高中政治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收集的相关材料。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表示:“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与重托。”(1)请结合材料一,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要努力去实现2020年的目标,测算一下,需要年均增长7%的速度,这不容易。但是,我们有有利的条件,有巨大的内需。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材料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奇葆与四川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四川的改革发展离不开强大精神的支撑,这种支撑就是9000万四川儿女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四川状态。在当前,这种状态仍然是建设新四川的强大动力。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同全国两会精神一道融入四川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四川梦的“正能量”。(3)请运用文化的作用分析四川状态能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四川梦的“正能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