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827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垃圾政治
我们通常也就是把垃圾打成一包,出门走上几步,将这些生活的“废物”扔进垃圾桶。当清洁工们拉着清运车把它们弄走,我们似乎觉得,它们就此消失了。
垃圾并没有消失,它成了搅动社会的一大难题。在上海江桥、在江苏吴江、在广州番禺,在许多别的地方,由政府主导上马的垃圾焚烧项目,已然相继遭到民众的抵制,并引发纷争、冲突甚至群体性事件。
根据有关数据,这种因垃圾而生的纷争和冲突,在可预见的将来极可能扩大化、普遍化,因为仅2010年国内拟建设的垃圾电站项目即达41个,项目遍布国内16个省市自治区。
一个不争的背景事实是,垃圾正在包围城市,我们产生垃圾的能力远远强于我们处理垃圾的能力。然而在解决垃圾围城的危机之前,政府首先遭遇了信任危机,传统的执政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垃圾处理,从政府角度是行政职责所在,从专家和研究者角度是技术和科学问题,从垃圾处理企业角度是利润问题,从民众角度则事关个人权益。当这种种利害纠集到一起,便远远超越了一个环保问题,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一个政治问题。
 现代政治的应有之义便是各方利益平等有序博弈最终达成共识。但在“专家论证、政府拍板”的传统决策模式下,民众的意见长期被忽略甚至曲解。随着民众权利意识的日渐觉醒,以及一群富有公民意识、理性成熟的民众群体的崛起,新的博弈格局势将形成,从而对政府的执政智慧和能力带来全面的考验。
最新的案例发生在北京阿苏卫垃圾焚烧项目。反对派民众在历经与政府的冲突之后,拿出了己方有关北京垃圾处理的可行性报告,以“垃圾参政者”的姿态,试图参与决策。而政府方面也表现出了善意,在2月下旬派往日本考察垃圾焚烧的7人考察团中,给予反对派意见领袖一席之地,从而于垃圾困局之中开启了从冲突走向对话的“破局之旅”。
以怎样的方式消化掉我们产生的垃圾,这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显然已超越专家们的技术学说和政府的一己主导,而需要一场更为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参与。在这样一场社会参与中,厘清各种利益纠葛,界定权力与权利的边界,推动政府执政方式的转变,也促进公民自我教育和成长。所有这些,也许可以使“垃圾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为中国重新建构政治社会体系磨合出新的可能。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0第11期
下面不能证明垃圾是“一个政治问题”的一项是:

A.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各种利害纠集到一起,便远远超越了一个环保问题,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一个政治问题。
B.垃圾正在包围城市,然而在解决垃圾围城的危机之前,政府首先遭遇了信任危机,传统的执政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C.在2月下旬派往日本考察垃圾焚烧的7人考察团中,给予反对派意见领袖一席之地,从而开启了从冲突走向对话的“破局之旅”。
D.在许多别的地方,由政府主导上马的垃圾焚烧项目,已然相继遭到民众的抵制,并引发纷争、冲突甚至群体性事件。

下列选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处理垃圾过程中,厘清各种利益纠葛,界定权力与权利的边界,也促进公民自我教育和成长。
B.随着民众权利意识的日渐觉醒,新的博弈格局势必将形成,从而对政府的执政智慧和能力带来全面的考验。
C.在北京阿苏卫垃圾焚烧事件中,反对派民众在历经与政府的冲突之后,得到政府方面善意的回应。
D.根据有关数据,这种因垃圾而生的纷争和冲突,在可预见的将来一定会扩大化、普遍化。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怎样的方式消化掉我们产生的垃圾,需要一场更为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参与。这样能够推动政府执政方式的转变,也促进公民自我教育和成长。
B.我们产生垃圾的能力远远强于我们处理垃圾的能力,因此政府首先遭遇了信任危机,传统的执政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C.在“专家论证、政府拍板”的传统决策模式下,民众的意见长期被忽略甚至曲解;但是各方利益平等有序博弈最终达成的共识则是听取、吸收了民众的意见。
D.在许多别的地方,由政府主导上马的垃圾焚烧项目,已然相继遭到民众的抵制,说明焚烧垃圾已经危及民众的切身利益。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垃圾政治我们通常也就是把垃圾打成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