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重为50 N的物体沿着竖直方向向上匀速吊起10 m高,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_________J,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若物体以1 m/s2的加速度上升10 m高,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_________J,拉力对物体做了_________J的功(g取10 m/s2).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时各计数点位置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如图所示(图中O是打点计时器打的第一个点,A、B、C、D、E分别是以每打两个点的时间作为计时单位取的计数点)。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9.80" m/s2。根据纸带求:(1) 若重锤质量为m,则重锤从起始下落至B时,减少的重力势能为多少?(2)重锤下落到B时,动能为多大?(3)从(1)、(2)的数据可得什么结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图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取g=10m/s2,那么:小球从A运动到C的位移是________m,闪光频率是 Hz;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 m/s;
在《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把第一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 cm,77.76 cm,85.73 cm,根据以上的数据,可知重物由O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J。(取三位有效数字)你得出的结论是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与方案。本实验的特点是通过黑板擦控制两小车的起动与停止,将测量两车的加速度转换为测量两车的位移。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1)比较这两种方案,_____ (填“甲”或“乙”)方案好些,主要理由是 。(2)某小组的同学选用图甲的方案实验,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B.将长约0.5m的纸带用小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后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C.先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D.换几条纸带,重复上面实验。E.在打出的纸带中挑选第一、第二两点间距接近2mm,且点迹清楚的纸带进行测量,先记下O点(第一个点)的位置,再从后面较清晰的任意点开始依次再取四个计数点A、B、C、D,求出相应位置对应的速度及其下落的高度。F.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G.根据以上测得数据计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对应的动能的增加量,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3)选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点为起点,A、B、C为三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s,用最小刻度为mm的刻度尺,测得OA=11.13cm,OB=17.69cm,OC=25.9cm。这三个数字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要求的是 ,重锤的质量为m=0.2kg,根据以上数据,求当打点针打到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 J;这时它的动能增加量是 J。(g取10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实验中往往出现重锤动能的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