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两次工业革命中英国采取的不同措施导致不同的结果及不同的影响,并分析指出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积极利用和不愿利用当时先进科技的原因,从中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近代社会是“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转变历程中几部著名的法律文献先后问世标志着人类政治文明取得了重大成果。透过法律制度可以发现过去时代的特征,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政治文明。阅读下面表格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表中的空格相关内容(要求语言简练准确)(每空格满分3分,共计24分) (2)上述法律文件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和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 你如何认识这种趋势?(14分)
概述19世纪20年代与19世纪末美国在东、西方分别采取的外交政策,并分别说明政策出台的原因,以及后一政策给中国局势带来的影响。
简述战国至唐朝时期,我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天文历法成就,并说明发展迅速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政治与文化国际化、信息一体化等更使得这些新霸权迅速在世界各国传导,对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杨仕辉《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新霸权》材料二 中国一些学者把郑和下西洋,甚至张骞、班超通西域都列入全球化进程。美国某学者也认为,“中国与欧洲的丝绸之路是早期的全球化”。——吴延春《经济全球划不是坏事》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末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他们把大量棉纺织品和其他各种工业产品运到中国来销售,甚至把中国人民根本不使用的餐具刀叉之类以及钢琴等等,也大批运进来……那些潮水一般地涌进中国的外国货物,不得不大批地积压起来。直到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只有一百万镑。 ——郭沫若《中国近代史稿》材料二 蚕桑方面。浙江乌程县(吴兴)南浔一带的辑里丝“至逊清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后,销售上海洋庄,转运出口,其名始显”。农民“以售丝易,而丝价昂”,刺激了蚕桑的种植,以致“无不桑之地,无不蚕之家”。到60年代后,“外商需求既殷,收买者踊跃赴将,于是辑里丝价雀起,蚕桑之业乃因之而愈盛”。 ---段本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早期资产阶级》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士重来,变本加厉地扩大在华经济侵略势力,人造丝织品的输入逐年增加。1919年“输入人造丝布匹仅值银十八万三千四百余两”,到1924年“已激增至一百五六十万两”。中国丝绸在国际市场上不仅必须与人造丝织物竞争,而且要同外国毛织品及其它衣料竞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不能独立自主,海关丧失保护民族工业的职能,市场受到帝国主义控制,丝织业不得不改革生产设备和仿制新产品,以此进行抗争。从1918年至1929年的10年间,形成“绸业虽逐年发达,丝业则逐年衰落”的景况。——-段本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早期资产阶级》回答: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丝织业,看中国社会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和特征?试分析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