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分析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古代文学家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环境优美、宁静祥和、富足平等、人们和睦相处,与当时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桃源关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给我们提供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图景,这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
材料三: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1)运用价值观的判断标准,比较“桃源”理想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异同。(9分)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新农村建设如何实现“管理民主”。(10分)
(3)简要说明培育新农民的经济意义。(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