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壬戌清明作清·屈大均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注】屈大均,字翁山,番禺人。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相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恢复。(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突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谒金门 李好古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注】李好古:南宋词人。本词有些版本在词牌之下有一题目:“怀故居”。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注] 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送裴侍御归上都① 唐 张谓楚地劳行役②,秦城罢鼓鼙③。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注:①上都:古代通称京都为“上都”,指长安。②劳行役:因公务而在外跋涉。③秦城:指都城长安。鼓鼙:大鼓和小鼓,借以指军事。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称为“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五、六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精当?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曾有人说,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全诗并未着重渲染离别的凄然和伤感。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宿广惠寺黄庭坚鸦啼残照下层城,僧舍初寒夜气清。风乱竹枝垂地影,霜乾桐叶落阶声。不遑将母伤今日,无以为家笑此生。都下苦无书信到,数行归雁月边横。首联既交代诗人行踪,又为后面诗句做铺垫。请简要说明之。请联系全诗赏析“数行归雁月边横”。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咏水仙花五韵 陈与义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青帨①纷委地,独立东风时。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谁知园中客②,能赋《会真诗》③。【注】①帨:女子的佩巾。②园中客:作者的自称。③《会真诗》:元稹《莺莺传》中有张生赋《会真诗》赠给崔莺莺的故事。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水仙花的?诗中的水仙花具有什么特点?作者通过写水仙花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