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241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初税亩”的实质是对于鲁君所直接控制的公田以外的“私田”实行“履亩而税”的政策。私田的拥有者当中以三桓为代表的贵族所拥有的数量应当是最多的。“初税亩”虽然公开承认了贵族除封赐以外而扩展的私田的合法性,但却加重了贵族对于公室的负担,因而受到三桓的反对应当是情理中事。“初税亩”很可能只是鲁宣公和公孙归父的一厢情愿的谋划,在实际上并未认真执行。这种推测可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其一,“初税亩”与鲁国公室的收入有着直接关系。假如税亩制度得以实行,那么鲁国公室的经济收入将巨增。然而,鲁宣公以后,鲁国公室继续衰微,鲁政依然每况愈下。后来宋国的乐祁曾经评论说:“政在季氏三世矣。鲁君丧政四公矣。”
其二,“税亩”并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真的实行税亩制,那就应当有收税的标准和实施的具体办法,可是在文献中并没有见到过关于履亩而税的税率记载。这些都很难说税亩制是实行了的事情。
其三,鲁国东门氏与三桓矛盾尖锐,东门氏欲实行税亩制而算计三桓。如果税亩制真的贯彻实行,那就必然会因为直接触犯三桓等贵族的切身利益而引起轩然大波,可是“初税亩”之后的两三年间,鲁国风平浪静。若谓“税亩”只是拟议中的事情,倒是符合鲁国情况的。
其四,据史载,鲁宣公十八年(前591年),公孙归父“欲去三桓,以张公室,与公谋而聘于晋,欲以晋人去之”。结果还未及实行,鲁宣公就于这年冬天死去,东门氏送被逐出了鲁国,公孙归父逃亡到齐国。
其五,东门氏被逐出鲁国之后,鲁国立即“作丘甲”。按照一般的理解,“作丘甲”即以井田制度下面的“丘”为单位加重军赋征取数量,并不以亩为单位摊派征收。春秋末年执鲁政的季康子采取措施“用田赋”,其主旨是以拥有私田数量的多寡为标准来加重赋税负担。

以下不属于作者分析初税亩没有施行的一项是

A.初税亩与鲁国公室收入有直接关系,鲁宣公后鲁政继续每况愈下。
B.初税亩公开承认了贵族除封赐以外而扩展私田的合法性。
C.“税亩”并非一蹴而就。在史料中没有见过有关税亩制的税率记载。
D.春秋末年执鲁政的季康子采用“用田赋”,主旨是按拥有私田数量的多寡为标准来加重赋税负担。


以下不属于作者认为初税亩没有施行的论据的一项是

A.初税亩提出之后的两三年,鲁国风平浪静。
B.鲁宣公冬天死去,东门氏被逐出鲁国,公孙归父逃亡到齐国。由此证明初税亩没有真正地施行。
C.初税亩即对“私田”实行“履亩而税”。
D.东门氏被逐出鲁,鲁国立即“作丘甲”。


对原文开头一段中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初税亩是鲁宣公针对鲁国公室收入衰微而策划提出的。
B.初税亩主要是将全国土地重新丈量,按亩纳税的一种赋税改革。
C.初税亩主张将贵族私田履亩而税,必然会加重贵族对鲁公室的负担。
D.占有私田多少,体现了贵族在鲁国的地位,三桓占有私田最多,在鲁国势力最大。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初税亩在鲁国可能没认真执行是因为受到三桓为首的贵族反对。
B.作者从没有文献记载初税亩的有关税率等角度分析,说理有力。
C.全文围绕着鲁国可能没有认真执行初税亩这个中心展开,并从鲁国经济、相关文献以及鲁以后的田赋等方面论证,令人信服。
D.“作丘甲”与“用田赋”内容相同,其本质都是鲁国施行的赋税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下文.完成1~4题。初税亩的实质是对于鲁君所直接控制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