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 ,法律是公民权利的保证。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我国近年来出现了持续的消费不足的现象,我国的居民消费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一路走低,1990年该比例为49.75%,而到了2005年,该比例已降至38.19%,下降了11.56个百分点。某学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制约我国消费增长的因素展开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材料:我国居民最终实际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从1999年的63.34%下降到2005年的49.55%,七年下降达13.7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也造成城镇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目前居民最终消费率从1999年的47.6%水平急剧下降到了2005年的38.2%,下降高达9.4个百分点,年均超过1.3个百分点。同学们还了解到这种状况的形成还与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相对于西方民族而言,东方民族往往具有更高的储蓄倾向,我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强烈的为家庭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文化传统,抑制个人消费为子孙储蓄成为高储蓄的动因之一。此外,由于我国长时间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长期的低收入使人们形成一种低消费的惯性,它不会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而立即消除。虽然消费信贷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传统储蓄观点的惯性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1)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居民最终消费率下降的原因。(2)结合上述材料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出几条建议。
从手机数量来看,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手机用户数达5.65亿户。我国手机用户从上世纪初的不到19万户,发展到如今,手机也由时尚和身份地位的象征变为大众通讯工具。面对中国广阔的市场,制造商、经销商蜂拥而上,大打价格战,使手机价格大幅下滑,手机价格对百姓越来越具有亲和力。(1)手机价格大幅下降,手机价格对大众越来越具有亲和力的原因是什么?(2)手机生产企业怎样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沪深大盘自2008年1月中旬开始至4月初出现罕见的持续暴跌行情,这主要是源于各种超出预期或突发性利空因素的集中出现,如美国次贷危机恶化、罕见大面积雪灾、通货膨胀远超预期等等。据此,有人认为,通货紧缩相对通货膨胀来说,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要小些。请谈谈你的看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幅今后将进一步加大。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以6.9920改写了汇改以来的新高纪录。在全球关注的目光中,人民币汇率毫无悬念地进入了“6时代”。以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8.2765:1计算,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而2008年以来短短的3个多月中,人民币汇率升幅也达到4.27%。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我国外汇市场上,当前我国外汇汇率的变动情况是什么?(2)简要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有何影响?
福建某中学学生小王在2008年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被东北某名牌大学录取,学费及各种费用上万元。准备出发时听同学说,近几年在火车上发生过多起学费被盗的情况,如何带好学费成为她的一大心病,为此她烦恼不已。请你帮小王想想办法,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