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我国近年来出现了持续的消费不足的现象,我国的居民消费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一路走低,1990年该比例为49.75%,而到了2005年,该比例已降至38.19%,下降了11.56个百分点。某学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制约我国消费增长的因素展开研究性学习。
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材料:我国居民最终实际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从1999年的63.34%下降到2005年的49.55%,七年下降达13.7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也造成城镇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目前居民最终消费率从1999年的47.6%水平急剧下降到了2005年的38.2%,下降高达9.4个百分点,年均超过1.3个百分点。
同学们还了解到这种状况的形成还与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相对于西方民族而言,东方民族往往具有更高的储蓄倾向,我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强烈的为家庭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文化传统,抑制个人消费为子孙储蓄成为高储蓄的动因之一。此外,由于我国长时间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长期的低收入使人们形成一种低消费的惯性,它不会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而立即消除。虽然消费信贷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传统储蓄观点的惯性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1)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居民最终消费率下降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出几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