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713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16题。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①。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②,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主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苏轼《论范增》)
世谓范增为人杰,予以为不然。夷考平生,盖出战国从横之余,见利而不知义者也。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沛公既先定关中,则当如约,增乃劝羽杀之,又徙之蜀汉。羽之伐赵,杀上将宋义,增为末将,坐而视之。坑秦降卒,杀案降王,烧秦宫室,增皆亲见之,未尝闻一言也。至于荥阳之役,身遭反间,然后发怒而去。呜呼,疏矣哉!东坡公论此事伟甚;犹未尽也。                               
(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②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杀之。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愿赐骸骨归卒伍        愿:希望
B. 人臣之分也        分:职责
C. 羽既矫杀卿子冠军      矫:假托
D. 独恨其不早耳             恨:痛恨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增曷为以此去哉?                  不赂者以赂者丧
B. 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 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D. 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1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认为范增离开项羽是明智之举,只是时机过晚,应在项羽杀上将宋义之时就离他而去。
B. 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于前,陈平施计在后,反间计之所以成功,不在陈平之智,而在项羽之疑。
C. 在义帝被杀这个问题上,苏轼与洪迈的见解不同,苏轼认为责任不在他,洪迈则认为范增难辞其咎。
D. 洪迈认为范增不是人杰,而是一个重利轻义的浅薄之人,他从根本上否定了苏轼在《范增论》中的观点。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②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16题。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