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请回答:(1) 江泽民同志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3)请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你在这一方面应怎样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文帝在迁都过程中,受到了一些元老贵族为首的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太子拓跋恂反对尤为激烈,孝文帝先将太子废掉,然后又把他处死。同时,孝文帝还镇压了一批反对派,借机打击反对改革的保守势力。493年,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迁都洛阳。孝文帝在改革中禁用鲜卑语,以汉语为正音,他知道30岁以上的鲜卑官吏改口比较困难,同意暂缓;但30岁以下在朝做官的,则强令改说汉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撤职处理。材料二:王安石在做宰相最初几年,凡他认为应该做的事,如得不到宋神宗的同意,必定要与之力争。在改革过程中,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百折不挠,人称“拗相公”。其改革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曾先后两次被罢相位,但却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一项即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2)归纳概括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两位改革家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材料二 识别下列图标材料三 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之《舒曼计划》(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发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联系所学的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上述“趋势”的影响。(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4)材料一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面对这一趋势,今天的中国将采取哪些措施积极应对?(5)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共同体是由哪几个机构合并成立的?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实现工业化是世界近代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工业化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说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基本特点。(2分)(2)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2分)(3)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3分)出现了什么失误?(2分)(4)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两种工业化道路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二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 图二1983年重庆开始 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 经济试点的报道 示意图承包责任书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1)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材料二(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光绪帝的主要观点(3分),其真实意图是什么?(1分)(4)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