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补写出最后一段不超过80字总结性的文字
据《新华每日电讯》12月7日报道,一段时间以来,“山寨现象”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一种流行、一种“品牌文化”——从最初的“山寨手机”,到“山寨食品”、“山寨服装”、“山寨药品”等,甚至还出现了“山寨电视剧”、“山寨晚会”、“山寨歌曲”等“山寨文化产品”;一些地方,不仅有零散的“山寨产品”销售地,还有专售“山寨产品”的“山寨一条街”。
从物质形式考察,“山寨产品”无论是从最初的简单模仿,还是到现在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抄袭、复制甚至是“克隆”名牌产品,其实都是一种仿冒。由于“山寨产品”具有形似名牌产品的外观,确实让一些“山寨族”过足了名牌瘾,但“山寨产品”的出现和蔓延也导致了侵权。这种侵权既体现为对他人注册商标的不正当抄袭、对他人外观专利的不正当使用,也体现为假冒伪劣给一些消费者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因此,“山寨产品”既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带去了产品质量问题的烦恼,更给被仿冒企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害。
从文化形式考察,某些所谓的“山寨文化产品”契合了当今社会的“快餐文化”。一些“山寨族”认为,“山寨产品”是“99%的克隆加上1%的原创”,注重的是“形似”。这从一个层面说明,“山寨文化产品”迎合了一些人在较大生活压力下的某种情感宣泄的需求。剥离掉“山寨文化产品”模仿他人产品的特性,“山寨生活”的流行提醒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正陷入创造力的退化、萎缩?
“山寨”作为一种符号、一种流行语言、一种潮流主张,正在或者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诸多领域。客观审视“山寨现象”,引导其健康存在,是维持社会良性秩序的必然要求。
补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