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在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不同时期发生在俄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各是指什么?(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3)三次改革作用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据此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 ----评反动电影<清宫秘史>》材料二 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 ——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材料三 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请回答:⑴.材料一、材料二对义和团的评价有何不同?产生这种不同评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⑵.你如何理解陈旭麓的观点?
2012年央视播出的大型纪录片《货币》引起广泛反响。货币既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根本的要素,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她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疑惑。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权与法制的发展。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成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陈志武《金融的逻辑》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洪国起、董国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材料三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一张纸(美元)。——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材料二、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5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4分)(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5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材料二、(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史记》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相关的历史信息。(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1865年至1877年,在俄英的幕后支持下,中亚浩罕汗国派阿古柏侵八新疆,史称“阿古柏之乱”。且俄国又乘乱出兵侵占伊犁,使新疆危机雪上加霜。对此,权倾朝鲜的三朝重臣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收复只会拖累国家财政,并且有伤与俄国人的“和气”。左宗棠力争: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并且不收复新疆,将使国家军事安全严重受损,还容易纵容外国人得寸进尺!终于清廷让他统兵出征,他命人抬棺行军,以示死战决,心。19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正确方针,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周围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清军得到新疆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进军南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加入战斗,痛击阿古柏军队。1878年,除伊犁以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一一摘编自网易:《收复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将军左宗棠》(1)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和左宗棠在收复新疆问题上不同的态度。(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能够收复新疆的原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