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给出了一张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甲组同学对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甲同学问:"这张图是什么意思?"乙同学说:"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查过资料,图中社会建设支出的内容包括教育、就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
国家统计局形势报告显示,2007年上半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1元, 同比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同比实际增长13.9%。长江三角洲地区十六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566元。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首位,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90.15元。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用“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解决上述经济现象o
2008年4月,国资委在珠海召开中央企业收入分配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收入分配调控工作,加快推进中央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此前国资委的安排,在中央企业的收入分配改革中,将全面落实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进一步推进企业内部的三项制度改革、完善薪酬福利制度、稳步规范实施股权激励,合理控制收入分配差距,限制过高收入、保持一线员工收入的稳定增长。并初步确定央企负责人年薪增幅7%。⑴央企负责人的收入方式主要有哪些形式?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条件下,如何正确看待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近年来,在国内需求的拉动之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现象。而我国钢铁工业对海外原材料依赖较大,能源消耗高。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面临产能大于需求、国内外市场约束逐步增强的环境。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调控钢铁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原因及政府对钢铁工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政府总是扮演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致使企业缺乏应有的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据此,有人主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是“裁判员”,企业才是“运动员”。阅读材料回答:(1)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种种表现违反了市场交易的哪些原则?(2)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作为国家、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应如何做?
2007年和2008年第一季度,针对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加征了部分商品出口关税,取消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出口退税率,对部分资源性产品、重大装备技术装备产品等,实施进口税收优惠。多次上调了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与此同时,还出台了相关的鼓励进口的措施,出台了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等一系列稳定价格的措施,包括出台促进油料和奶业生产的措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落实最低工资指导制度等。 分析材料中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