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给出了一张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甲组同学对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甲同学问:"这张图是什么意思?"乙同学说:"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查过资料,图中社会建设支出的内容包括教育、就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
请从哲学的角度解释“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认识?”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政策。“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的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1978——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6.4和6.2倍。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是居民物质生活提高的重要指标。1978——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67.7%下降到43.1%,城镇居民家庭由57.5%下降到36.3%;二者分别下降了24.6个百分点和21.2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为什么可以说明居民物质生活的提高?
2008年5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统揽全局,坚持“两手抓”,一手要毫不动摇的抓抗震救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科学调度,强化责任,严明纪律,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工作;一手要坚定不移的抓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控制物价上涨,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上述要求是如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2)抗震救灾,我国政府应如何履行职能和责任?
材料一:对于当今国际关系,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于提出一个“新概念”,即现在广为议论的“中美国(共同体)”(Chinamerica)。2008年12月,他发表了一篇题为《“中美国”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个国家》文章,认为“中美国”这个概念是指最大消费国美国和最大储蓄国中国构成的利益共同体。材料二: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轮胎实施三年惩罚性关税;近期以来,美国征对中国输美多种产品提出反倾销调查。材料三:今年一本名为《中国不高兴》的书正在我国热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该书认为中国内政外交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正处于重新定义。该书提出:中国须准备与西方全面摊牌,“有条件决裂”,甚至可以“持剑经商”。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我国国家和企业应如何发展对外经济?(2)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不高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