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给出了一张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甲组同学对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甲同学问:"这张图是什么意思?"乙同学说:"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查过资料,图中社会建设支出的内容包括教育、就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
2008年12月11日上午,广西各族各界群众3万多人欢聚在南宁民歌广场,热烈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广西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使广西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全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实现了当家作主;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高,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不断巩固。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材料中是怎样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面积达1.57亩。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拔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显著成果。 材料二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 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来得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 (2)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 (4)结合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6分)(2)村民自治的途径有哪些?
2009年2月8日下午3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总理说到“网友们,在“两会”前夕,我非常高兴同大家进行在线交谈。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回答:(1)总理说“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政府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总理的话指出人民群众有参与决策的权利,请你说说其理论依据有哪些?(2)你认为国家应如何提高公众参与决策热情,提升决策质量?简要说明理由。
作为新媒体,政治博客的问世开启了新型的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绿色通道”。从“最牛钉子户”到“山西黑煤窑”、从“华南虎照”到“孙春龙博客公开信”,对这些社会时政要闻的民意表达,政治博客已经成为监督政治的新平台和新渠道。然而,并非每个公民的民意表达都是趋于理性和真实的建设性言论。某些政治博客群体,显得盲从、冲动和极端化,扩散“不信任政治”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于误导了社会大众。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公民运用政治博客实行民主监督有何意义?(2)公民应如何运用政治博客负责任地实行民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