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旧中国时期为(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5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材料二、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5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4分)(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5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材料二、(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史记》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相关的历史信息。(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道。——《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的评价是否正确?你是如何理解的?(2)材料中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种“历史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义和团档案史料材料二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拳乱笔记》请回答:(1)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2)据材料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