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庸(lù)民百姓(lí)上欺下(mèi)才放旷(shì)
B.繁(yǎn)羞成怒(nǎo)气吞牛(dòu)面面厮(qù)
C.词(yú)尽职守(kè)留之际(mí)精血诚(jù)
D.渎(xiè)风流人物(shǔ)军奋战(gū)如油膏(rùn)
来源:2015届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来源:2015届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个小女孩大约十三、四岁。
B.学校开展的“当一日校工”体验活动,包括巡查校园、清除杂草……等。
C.今天下午,同学们都要去看电影“天下无贼”,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D.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从小事做起,力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来源:2015届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祖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互相合作。
C.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教学楼房倒塌事故,教育局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D.几个学校的老师找刘成辉同学就克服学习困难交换了意见。
来源:2015届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也没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买车的钱被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
C.《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D.《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人物传记,它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苦难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的奋斗精神。
来源:2015届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共9分,每小题3分)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来源:2015届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片段,完成后面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与“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大易小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徒以有先生也 D.以君为长者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是以语气强烈的反问句表达了唐雎维护国士不受侵犯的强硬态度。
B.唐雎说“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挺剑而起”,表现了他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C.“轻寡人与”的言外之意是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认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安陵。
D.秦王长跪而谢之曰:“……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说明他在唐雎的义正辞严的斗争面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内心折服、称颂唐雎的胆识。
来源:2015届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面古诗文补充完整。(共6分)
(1)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2)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3)《江城子 密州出猎》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语句是:        ,        
(4)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                      ,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5)陆游的《咏梅》诗中,表现梅花高洁坚贞的句子是:                           
(6)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与抱负的句子是:                                              。 

来源:2015届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中学生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少读经典名著。因为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而经典名著名篇往往艰深难懂,离现实生活较远。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你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要求字数在150字以上)

来源:2015届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5 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来源:2015届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广故数言欲亡。   数: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从选文看,起义的第一步是       ;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       。(2分)
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来源:2015届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男孩别哭
门前有溪,稍远有河,被山岭围着,村只得算山村。山村的孩子一天的时间多是在山里度过,而雨,说下就下,它才不管你回没回家。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遭遇睛出雨归的劫数。灿烂出门,颓丧回家,这是谁也不愿经历的。很多事情,甚至包括人生的命运,都得是这种结局。有什么办法呢?
雨总是起于黄昏,当我们担着柴禾走在蜿蜒山道上的时候,潇潇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开。这时,心情就会像四合的暮色,突然黯淡下来。怎么不黯淡呢?肩上的担子这么重,家还这么远,路又这么崎岖。雨加重了肩上的担子,又阻碍了归路的脚步,透过雨幕,家就显得更加遥远难及。而雨,又不是平时活泼妙巧的那种,而是阴阴的,凄凄的,带点巫性,又带点魅气。
印象最深的是十岁那年秋天,独自一个担着柴禾走在黄昏的山路上,山雨沙沙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将我罩进去了,那颗本来就因孤寂而伤感的心,便进而变得绝望。仿佛淹过我的不是山雨,而是令人窒息的黑水。
山雨打湿我的头发,山雨浸透我的衣服,山雨像黑寡妇赖在我的柴禾里,要享受坐滑杆的感觉。柴禾在肩上重若千钧,我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柴担热烈切磋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红肿。脚在山路上不敢停下来,一停就颤得厉害。终于一个趔趄,柴禾从柴担两头滑落下来,柴担弹得老远。我一屁股坐在青石板上放声大哭。山雨沙沙无边,冷寞地下着,没半点怜惜之情,战哭得更伤心了。雨浇灭了我的哭声,在山中没有半点回音,群峰座座在雨中都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我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给遗弃了。
我坐在青石板上,根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把剩下的那一点气力也哭尽。父亲,我的亲亲父亲,就在这时从山坳的拐角处出现了,他一下子把我从恐惧和绝望的深水区捞救上来。我无法说出那一刻心中的感受。我只知道,那-一刻他温暖的笑容会让我珍藏一辈子,感激一辈子。是父亲温暖的笑容给了我在这个世上继缕前行的勇气,要不然我真会沿原路退离这个陌生的世界。
嗨,男孩别哭,我们回家。父亲对我吆喝道。然后像秩起一棵被雨淋趴的庄稼那样将我扶起。
男孩,别哭。二十多年后,当我脱口对自己儿子也说这话时,我才发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竟是一种成长的标识。只是我儿子面对的不再是山雨带来的困扰,我怀疑父亲的父亲肯定也对父亲说了这四个字。而我儿子的儿子也将套在某个未知的时刻对他儿子说出这四个字,后来我看美国著名的成长伤感片,题目竟就用了这四个字:《男孩,别哭》。只是里面的主人公没能跨越这道标识,死了。
本文写景的手法很多,请你举例说明其中的一个特点及其作用。(2分)
文中的“我”是怎样一个人?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将结尾第二段中“父亲对我吆喝道”改为“父亲对我亲切地说”会影响原意的表达吗?说出理由来。(3分)
你认为文章结尾引出美国影片《男孩,别哭》,并交代主人公“死了”这一结局的用意是什么?(3分)
本文刻画人物的手法有哪些?请你至少从两个角度分别举例加以说明。(4分)

来源:2015届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半命题作文:和    在一起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再抄写在答题卡上;(2)可以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3)立意自定,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5)字数不少于600字。

来源:2015届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